強積金策略交流#8 – 「恒生強積金自選計劃」是否好的考慮

強積金策略交流#8 – 「恒生強積金自選計劃」是否好的考慮

 

 

有讀者想轉用恒生強積金自選計劃,並列舉了三項原因:

 

1)      低收費開支(有6隻成份基金是指數基金)

2)      股票基金覆蓋環球、美國、歐洲、亞太、香港,適合移動平均策略

3)      有5年歷史數據可作分析

 

我們逐一分析一下:

 

強積金成份基金的收費開支,可參閱基金便覽(見此)或積金局網站(見此),恒生的自選計劃內的股票基金,平均開支比率低於1%,放於《積金大反擊》第136頁的圖表,算是低的一群。

 

 

成份基金是否「指數基金」,可從名稱、基金便覽(見此)及計劃章程可以得出。如果成份基金是指數基金,通常名稱內有「指數」及 “Index Tracking”等字眼,基金便覽及計劃章程上可見「透過直接投資於一項核准緊貼指數集體投資計劃」或「盡量緊貼某某指數的表現」等描述。

 

所以,恒生強積金自選計劃內,只有「恒指基金」及「恒生H股指數基金」是指數基金,但其他如「自選亞太股票基金」及「自選歐洲股票基金」等,皆不是指數基金,只可能是主力投資於指數。

 

不過,是否「指數基金」不是重點,重點應放於基金的收費是否低、回報是否高、覆蓋地域或範圍是否多。參考《積金大反擊》第128頁,恒生強積金自選計劃的覆蓋率為45%,比理想的50%以上覆蓋率差少許,比較起來,恒生強積金智選計劃則有55%,較為廣闊。

 

移動平均策略是適合股票基金覆蓋較廣泛的強積金計劃,不過,如果亦有運用動力投資策略的,除了股票基金之外,其他類型如債券基金、混合基金及貨幣市場基金等,亦是愈廣泛愈好。

 

至於歷史數據,恒生及滙豐提供了自基金成立起的所有價格數據(見此),值得表揚及被其他強積金計劃效法,雖然還有很多改進的地方。

 

恒生及滙豐的「智選計劃」比「自選計劃」有更好的基金覆蓋率,但是,「自選計劃」有「環球股票基金」,是「智選計劃」所沒有。

 

至於回報方面,由於以往沒有跟進,請大家自行嘗試計算,可以的話,請把結果告知,與各人分享。睇其他人計數好像好容易,自己親自計算一次,便可更深入體會箇中步驟。

 

雖然沒有計算回報,但亦可透過mpfexpress.com的資料,查閱一下過往3年的回報及波幅,如下:

 

美國股票

 

 

歐洲股票

 

亞太股票

 

 

中國股票

 

香港恒指

上圖取自mpfexpress.com

 

對比「智選計劃」的年均8%表現及各計劃於上圖的回報及波幅表現,估計「自選計劃」的回報跟「智選計劃」差不多,或可能因低收費而好少少。

 

經以上簡短分析,「恒生強積金自選計劃」算是中規中矩,不過不失,如果運用50/50策略於「自選計劃」的回報高於年均8%,是值得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