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金新聞#14 – 講金唔講股之二
上文討論了第一篇文章內作者憑主觀感覺上的「正、廢」所做的轉換強積金計劃及選擇恒指基金,出現了「唔轉好過轉」的情況,本文集中於第二篇內資深達人的強積金投資策略。
第二篇文章後段的資深達人(不是前段的生面口偽達人,兩篇訪問不是同時做)向記者介紹了一招「牛二投資法」,將資金在股票基金和保守基金來回數次,就穩賺了40%回報。
牛二港股投資法
資深達人說由2015年初至文章當日(2017年4月)是恒指牛二(不知牛一在那裡?),恒指24000點以上賣出大中華股票基金轉持保守基金,21000以下由保守基金轉買大中華股票基金。翻閱資深達人於2009年的前文,又說當時是牛二,恒指18000點以下買股,之後等牛三,不知當年資深達人的強積金又賺了多少。
牛一二三及熊一二三的說法,傳統出自Dow Theory,但按照Investopedia,Dow Theory的牛二(Public Participation Phase),不是指「上落市」,而是指散戶大舉入市而出現比牛一 (Accumulation Phase)更高的升市,然後是非理性的牛三(Excess Phase)。牛熊則是指這三個階段的主要走向。
接著,根據Dow Theory,在主要的大牛市(primary upward trend)當中,會出現一些次要的反向市(secondary downward trend)。這反向市才可能是資深達人所說的「上落市」。這些次要的反向市,皆會出現於牛一二三之中,不只是牛二才出現。其特徵是牛二內的反向市低位,會是高於牛一的反向市低位,資深達人稱牛二是「上落市」的見解與Dow Theory有所不同。
Anyway,就假設牛二是「上落市」,見上圖,如果2003年至2009年是一個牛熊週期,而2009年至2015年又是另一個,那麼在2009年至2015年之間,哪個時段是出現上落市的牛二?是資深達人當年所說的2009年?還是按Dow Theory,於2011年牛一低位過後才出現,直至2015年才到牛三?同樣,2009年至2015年的熊一二三又在那裡?
至於現在,由2016年至2022年(??)的牛熊週期內,所謂的牛二上落區間是否真的資深達人所說是21000至24000?現時2017年9月,又是否牛三?
再看看以下資深達人的另一篇採訪,原來於8月話你知5月已經到左牛三,又話牛三唔知應唔應該轉為持有股票基金,現在持有股票基金的又唔知幾時不持有。於自己認定的牛三時期,竟然完全沒有適用的投資策略,與2009年的心態判若兩人。
捉上落市是屬於「區間投資」Swing Trading(又稱波段操作),通常要配以技術指標,例如Bollinger Bands、RSI及MACD等等,又要配合不同的注碼控制(Position Sizing)。
匯市及商品期貨投資者大量使用技術指標於「區間投資」,諾貝爾獎得主Robert Shiller提出了著名的CAPE,都可算是「區間投資」一類(遲些有文章重點討論CAPE)。大家亦可從「12道書味」之一的《反轉腦袋投資學》內,閱讀到作者黃澤基教授介紹「區間投資」於港股,操作方式是CAPE的變化版(但書中的參數於近年好像已經失效)。台灣網上很流行的曾氏通道(曾氏是指曾淵滄教授)及五線譜,亦是Bollinger Bands的變化版。這些策略內區間的上下界線,是會隨市況而變化,不會像資深達人的策略般,將上下界線固定某一點數不變。
《積金大反撃》的5招「移動平均策略」,在某程度上可以看成為「區間投資」,以移動平均價格為界線,一分為二,高於移動平均價格時持有,低於移動平均價格時賣出。此界線客觀地由市場價格決定,主觀的參數只在於時間間距。
一眾財經達人要加入「強積金」為其第四絕,都是值得高興的事,多些人談論,多些人注意,便會多些人去鞭策強積金業內人士更加精益求精。但若果瞇埋眼便將現成身上的「股樓匯」三絕照搬到強積金,效果會是一大問號。恐怕各路英雄大俠幫主達人小炒王,要再多放時間及精力研究一下強積金,才能夠笑傲積金江湖。
延伸閱讀:
【名家搶先睇】慢牛之勢未改
上文是出自「12道書味」之一的《催化劑投資法》作者林少陽。他則說有排都未到牛三。他不是憑感覺,而是㩒機計一計回報及波幅。
筆者在港股CAPE數字的角度下,亦有相同看法,見下文。
Image from investop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