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桿投資#2 – 債券槓桿
槓桿投資例子二:債券槓桿
低波幅的投資物除了保險保單,還有經常被提及的債券。債券投資通常都是保險公司賺錢的主要來源,保險公司用保單保費買入債券,當保單理賠支出低於債券利息收入便有錢賺,而且債券及保單理賠兩者都較為長期,時間上可以配合。
直接債券(簡稱直債、普通債,不是複雜的債券如可換股債券)本身最低投資通常過百萬港元,債券買賣差價大,成交少,當中雜費又多,又可能有一些複雜的條款,通常不是散戶細戶的投資對象。
散戶細戶反而適合投資債券基金(簡稱債基),取其高流動性,尤其是債券ETF,投資金額隨意。
於是,跑數的銀行Sales又向客戶提供一條高回報方程式,運用槓桿投資直債(Straight Bond)或債基(Bond Fund)。
由於投資級別的債券,近年受低息影響,只有約3%回報,回報水平就如保單回報(因為保單大多投資於投資級別的債券),於是債券槓桿方程式內的債券,多數是投資於高息債,即是低信用評級的垃圾債券。
假設投資於高息債券基金,年均回報為7%(計入利息),進行3倍槓桿,又按借錢利息2%,一年回報7%*1+(7%-2%)*3又是22%,5年又是超過100%回報,又有一隻蛤乸隨街跳。
有睇過槓桿投資例子一的,都知道接下來要計算波幅。高息債券基金的按月波幅大約為3.6%(波幅計算按HYG 由2007年至2016年,HYG包含1038隻債券,總市值170億美金),單一高息債券的按月波幅肯定更高。同樣假設LIBOR與高息債券應該同步,關聯系數假設為+1。考慮利息的按月波幅為0.8%,整體債券槓桿投資的按月波幅便是4*3.6%+3*0.8%=16.8%。
高息債券基金在3倍槓桿下的年均回報為22%及按月波幅為16.8%,「半凱利」為22%/(16.8%*12^0.5)^2/2= 0.325,「半凱利」數字少於1,指出槓桿比率過高。
同樣,如果利息不是2%而是3%,年均回報會由22%下降為19%,「半凱利」下降至 0.28,長期持有要承受高波幅,由於按月波幅16.8%於大跌市期間會下跌超過80%,前途堪虞,除非斬倉快狠準,否則大跌市期間及加息期間應該會短時間破產,更甚者,如果是投資於單一高息債券,波幅之高,流動性之低,更加不堪想像。
此外,按「年歲波幅」之計算,適合上述債券槓桿(按月波幅為16.8%)的投資者應該還未出世。
債券基金的選擇又是另一門學問,基金規模、收費、投資對象、持債特性(信貸評級、到期年期、息率)、計價貨幣、派息政策等等,尚有這一大堆問題要考慮,才可以選擇到適合自己投資的債券基金。
直債券及債基不是完全不適合進行槓桿投資,而是加上借貸後的波幅,整體的按月波幅是自己可以承受的風險。此類債券槓桿投資一向只是有錢佬(即有1球美金閒錢的專業投資者)與貸款機構之間的遊戲,可惜近年來流入民間,引來平民百姓追逐,希望非專業投資者不要重蹈多年前雷曼迷債的覆轍,隔十年八載又被高回報的貪念及債券低風險的印象所騙!
下回有另一槓桿投資例子
Image from wikipedia.org
小弟愚鈍,請問小弟計算的半凱利數字是否有誤?
22%/(16.8%*12^0.5)^2/2=0.3247
全凱利才是0.65,博主在上文卻寫半凱利是0.65
對呀!數值有誤,應為0.325,謝謝指正。已修正,但結論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