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大市興衰與退休金提取率#1

股票大市興衰與退休金提取率#1

 

 

「4%法則」是一種普遍性適用的退休金提取策略,使用範圍在於下列情況:

 

  • 提取率:3%至4%
  • 退休後年均資產回報率:4%至5%
  • 退休後按月回報波幅:2%至3%
  • 退休金使用年期:20年至25年

 

由於「4%法則」的提取金額,於退休首年擬定後便敲定,之後只按通脹增加或減少。不過,有時會遇到極端市況,例如如果退休首年是2007年抑或是2008年,就有很的大有分別。

 

若果於2007年擁有1000萬元退休金,但在2008年退休金跟隨金融海嘯下跌至600萬元,那麼退休金的提取金額,應該以2007年的1000萬元乘以4%(即首年提取40萬元);還是以2008年的600萬元乘以4%(即首年提取24萬元)?

 

回答之前,要先回顧一下股票市場於大跌市之後的幾年的表現。

 

股票市場有一樣特性:短期跟趨勢長期跟平均

 

股市大跌市過後,緊接之後幾年會因均值回歸(Mean Reversion)而上升,追回平均回報;同樣,股市大升之後,緊接之後幾年會因均值回歸而維持低迷的回報。

 

此發現當然不是由筆者而來的,又不是投資者主觀的感覺,而是由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者Robert Shiller(Eugene Fama是同年另一得獎者)於1988年提出,其後綜合成一個簡單的指標,稱為CAPE(Cyclically Adjusted Price-to-Earnings ratio)

 

PE中譯「市盈率」,即市場價格除以盈利,簡單來說PE的數字是盈利累計等於市場價格所需年期。

 

計算CAPE內的盈利,是扣除通脹後的十年移動平均市盈率。跳過複雜計算,直接看看下表便可以。

 

 

上圖為香港股市的CAPE(又稱Shiller PE),取自一位投資界人士Joachim Klement的文章《Does the Shiller-PE work in emerging markets?》。

 

上圖可見香港股市大體與Shiller提出的理論相乎,出現高CAPE之後,接著的 10年回報往往處於低水平,見紅線及右邊的反轉刻度。

 

例如於1996及1997的CAPE升至24左右(藍線),之後十年的累計回報為80%(紅線);而低CAPE之後的10年,回報往往處於高水平,例如於1998及1999的CAPE跌至12左右(藍線),之後十年的累計回報為140%(紅線)。

 

於2017年下半年,香港股市CAPE平均為17左右(見此),位於歷史數據的中等水平,不高不低。

 

回顧2007年的香港股市,市況大好,股價節節上升,CAPE超過30。當年以高資產值退休,4%提取率對應高資產值的首年,可能導致過早用光退休金;相反,2008年在經歷金融海嘯之後,CAPE低至13,如果當年以低資產值退休,與及只按首年提取4%,提取金額額可能又太少。

 

點算?股票大市大上大落時的退休金提取率應該怎樣安排?

 

 

下文續

 

 

 

延伸閱讀

 

https://seekingalpha.com/article/4078166-3-country-etfs-cons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