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投資者
前文(1 2)提及了女性於家庭財務管理的重要性,本文進一步討論一下女性作為投資者及資產管理者的特色。
平等權利是人類近幾百年發展歷史的主題,宗教平等、種族平等、性別平等帶出了一系列的社會改變。不過,發展是有快慢之分,男性女性的差異於今時今日仍然存在。
上表是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2018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報告將男女的差異分開四方面:政治、經濟、教育及健康,當中在全球視野下,男女於教育及健康的差異已經十分之少,而差異最大在於政治,然後是經濟。
此報告就經濟差異有以下量度:
· 女男性勞動人口比例;
· 同樣工作下女男性薪酬比例;
· 女男性收入比例;
· 女男性高層人數比例;
· 女男性專業及技術人數比例。
雖然男女教育差異已經近乎沒有,但教育之後的工作經濟差異仍然明顯。有人會認為在家庭角色下,女性在家人數較多令女性勞動人口比男性少,體力勞動及戶外的工作男性佔優,在照顧家庭下女性工時及收入較少,這些解釋都不無道理,但問題是如何改善?
在長壽因素下,女性的資產持有者會愈來愈多,道富環球(State Street)調查了男女性的投資差異,打破了一些對女性投資者的迷思誤解。
跟據道富環球的報告,很多人認為:
1. 投資決定由男性處理;
2. 女性投資者缺乏自信心;
3. 女性投資者很難作出投資決定;
4. 女性投資者喜歡女性財務顧問;
5. 情緒應該與投資分開;
6. 女性投資者只佔市場一小份額。
由此可見,一般人都以封建時代的思維看待女性投資者,認為女性投資者是膽小、無決定、靠人、情緒化等等負面看法。其實重點不單是女性投資者有沒有此類特徵(其實男性都有),而是此類特徵背後的成因。
道富環球的報告進一步提出:
1. 過半年輕(24-35歲)女性對自己的投資有信心;
2. 女性投資者作決定前需要更多資訊;
3. 女性投資者考慮比較長遠;
4. 女性投資者於自我檢討(self-assessment)時較真誠地如實反映;
5. 女性投資者將投資與情緒連結,反而可以造出更好成績。
在家庭理財中,女性要成為優秀的投資者,是需要另一半成為好的伙伴,彼此提供資訊,建立自信。一般女性的投資取向比較保守,承受風險能力比同齡男性低,避免因為負面結果出現後悔情緒,以至女性怕做投資決定。因此更需要快快樂樂做決定,令投資過程是一件安心的事,增加自信心,不被結果控制。
人雖然是理性的動物,但同時亦是情緒心理行為的動物。在高齡社會下,高齡的女性需要作出投資理財決定的機會大大提高。傳統重男輕女的投資範式,需要有更新及突破,以包納女性投資者,令一眾家庭成員能更融洽整體地一起好好理財。
正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有修身能力自理好個人財政之後,便向齊家出發,與伴侶一同攜手扶持,好好理財,這才是進步社會的基礎。
延伸閱讀
http://www3.weforum.org/docs/WEF_GGGR_2018.pdf
Image from mediu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