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理財顧問

另類理財顧問

 

關於香港的個人理財行業,現行的法律制度是以限制公司及其僱員不要呃人為主,理財公司及顧問的盈利模式是做銷售收佣金,那一種產品出得高佣金,就出力賣那一種,與一手樓銷售情況一樣。如果佣金低的話,會導致出現公共年金般的好產品壞銷售(見此)。

 

香港法律制度不容許助訟,即是不允許律師貼錢幫人打官司,贏了收到錢就對分,是避免利益沖突及令苦主利益受損。中醫師以往為人詬病的地方,就是所開藥方只有註診點的藥房執藥阿哥才睇得明,藥材費任佢劏。律師及醫生都叫做法律上有誠信責任(fiduciary duty) 去全心全力為客服務,但香港的理財行業絕大部份沒有法律上的誠信責任去為買家獲取最大利益(見此),與客戶的利益沖突經常發生,十年前的雷曼事件正是典型例子。

 

香港保險業及銀行業一向用個人理財做包裝,當中往往涉及一些法律及稅務會計,但理財顧問往往法律及稅務知識有限,律師會計師又不做理財顧問,三者又各自為業,未有緊緊連合一起。可以說,香港整個個人理財專業其實還未成形。

 

想想一間醫院,有門診有專科,有麻醉有藥劑,你有錢有時間就有一條龍程序由入院到出院完成療程,病人行出醫院門口大多數好過入去,但香港個人理財行業與之比較相差甚遠。

 

個人理財專業要成形,其中一環是專業分工。一個人又樓面又廚房又洗碗又收錢只是車仔檔的做法,一個人又保險又證券又退休又按揭又強積金,Marvel啲超級英雄都做唔到。

 

談到個人理財的分工,之前文章有談及針對女性市場銀髮市場,其他的還有兒童理財及家庭理財。近期留意到有個專業範疇,於香港都應該大有市場,以下談論一下家庭理財內的分支:離婚理財

 

先說明筆者的取態是寧教人打仔莫教人分妻,但此傳統思想已經日漸式微。據統計,香港的離婚率是全球頭十名(見此),香港每出現三個新婚姻,就出現一個離婚個案(見此)。

 

離婚除了出現感情的傷痛、家人的分裂、小孩撫養的爭奪、個人名聲的影響之外,還有財產的分配。不少富豪名人都因離婚而大為頭痛,而頭痛點大多是財產的分配,離婚理財專業於是應運而生。

 

離婚理財與傳統個人理財的分別,就像門診與專科醫生的分別,沒有高低之分,只有服務範圍的分工。按美國一個離婚財務分析協會的資料(見此) ,離婚理財顧問的工作如下:

 

  • 個人與婚姻財產
  • 估值和分割財產
  • 退休資產和養老金
  • 配偶和子女撫養
  • 拆分房產
  • 稅務問題和解決方案
  • 專家證人證詞
  • 影響離婚的稅法和財務問題

 

幫助離婚雙方搞好財產分配,減少煩惱,既可以運用專業知識幫人,又大有市場(全港每年超過一萬七千宗離婚個案,見下) ,又可擴闊理財市場寬度及深度,甚至服務週邊地區(中國一年有近400萬宗,見此),加上配合人工智能,創造一片藍海,總比追單摔數更好,對社會更有貢獻。

 

1991年至2016年香港的結婚及離婚趨勢

 

 

 

 

延伸閱讀:

 

專業財務顧問

 

https://www.thechinfamily.hk/web/sc/life-events/unexpected-changes/separation-and-divorce.html

 

https://www.ceicdata.com/zh-hans/china/population-no-of-marriage-and-divorce/population-divorce-rate

 

 

Image from Forb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