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積金資產配置#2 – 回報 vs 風險
續前文
香港人講投資,大都是談論什麼價位買入,上望幾多,然後像追劇一樣追股票的故事。例如公司的業務發展,政經大環境,同行的競爭等等,總之持有一日就追一日,投資回報的多寡好像就是取決於故事的精彩程度。
大家在投資之前,有沒有考慮這次投資的過程中會為自己帶來多少虧損,而這虧損自己又能否承受,然後繼續持有到預期回報的出現?這裏不是說止蝕,止蝕是賣出離場不持有,而承受波幅,不賣出不離場,繼續持有。
如果大家從未有於投資前考慮風險,那就希望你在閱讀本文之後,可以為當下的自己為自己制定一個能承受的風險水平。
風險是一個概念,從來沒有人看見過「風險」,只看見由風險帶出來的後果。好像我們說「力」,其實沒有人看見過「力」,只看見由「力」而來的物體速度的變化。同樣道理,我們看見投資物回報的變化,便以之為投資回報的風險,又稱為波幅(volatility)。
「波幅」為什麼那麼少人談論呢?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波幅在正常情況下不易被察覺,只有在極端情況下才令投資者注意。二是投資人大多心存僥倖,只望好不願差,隱蝕揚賺,「今日輸幾多」這個問題不想自己向自己提出,要知人類的思維由語言帶動,沒有經常運用「輸錢」這個語言,便會令自己失去對「波幅」的認知。
「波幅」是實際回報與期望回報的差異,大家投資銀行一個月定期存款,訂立了1%的年利率,是為期望回報,那麼只要你不提早提取或銀行不執笠,一個月後便有1%/12的實際回報,這定存投資回報的波幅便很少。
但當你買盈富基金,你的期望回報又是多少?如果以一個月後「不蝕」為期望目標,恒指由1973年至2020年7月,期間有近40%的月份是沒有正回報,這盈富基金的波幅比定存投資回報的波幅高很多。
自從二十世中開始,人類大量運用理性及財經理論去進行投資,表現出來的是投資物的波幅愈高,回報便愈高。所以,要在長時間下獲得高回報,便要在長時間下承受高波幅。以強積金為例,回報及波幅有以下關係:
https://minisite.mpfa.org.hk/mpfie/tc/tools-resources/case7/
上圖的横軸是波幅,愈向右手邊愈高波幅,可見股票基金較債券基金更往右手邊站;縱軸是回報,股票亦比債券提供高回報。
前文提醒大家投資不是選擇,而是配置;本文具體說明強積金的投資如何不是揀基金,而是定波幅。
首先按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去制定資產配置的波幅,例如自己可以承受一年下跌50%亦不會改變投資配置及策略,那麼按月波幅為5%便是自己合適的波幅。相反,如果20%的跌幅(像2020年2,3,4月份) 已經寢食不安,內分泌失調,那麼按月波幅2%以下可能更為合適。
其他按年歲定波幅可見此文,波幅是如何計算可見此文,或者閱讀一次《積金大反擊》。
制定了屬於自己的波幅之後,便可以進行強積金基金配置,例如已經制定了5%為波幅目標(volatility target) 之後,按下圖便將強積金資產配置於股票基金。
配置的過程會發現強積金計劃內提供了很多不同地區的股票基金,如何揀?
https://mfp.mpfa.org.hk/tch/mpp_list.jsp
如何揀?此刻的你體內又是「選擇」這個陰魂不散。剛剛才遇到股票債券的波幅差異而按波幅作配置,現在遇不同股票基金的波幅差異,同樣可以按波幅作配置。
硬是要揀的話,可參考《積金大反擊》第二招平均線策略,按回報/波幅比率,將資產配置於較高比率的基金。
有偉人說:『投資第一法則是不要虧損』。可是,說這話的偉人自己也做不到不虧損。
筆者反而認為第一法則是要能承受自己所制定的波幅。儘管每一本投資書有不同的投資故事,但每本書的作者都有着同一經歷,就是投資過程能夠承受投資物或投資策略的風險。所以,成功的投資,不是計較賺錢與否,而是是否能承受波幅從而達到投資的目標。
舉個常見的成功例子:風險承受能力十分低的長者,將棺材本放入保險箱「零回報」,身後有人拿出來幫長者完成辦理身後事,這便是完滿達成了投資目的的例子。
相反,三十幾歲人手持幾十萬去買輪證,希望刀仔鋸大樹每個月翻一翻(回報100%)到100萬元夠錢買樓結婚,但2020年3月投資金額跌了一半已經覺得世界未日,急急斬纜,然後眼白白望着輪證價格隨大市回升,全皆因目標回報(100%)所帶出來的波幅(跌40%至50%),是自己所不能承受。
承受不了2020年2,3,4月的波幅而離場重練的人士,便享受不了5,6,7月的回報。這不是投資策略本身有問題,而是投資者本身對波幅的處理有問題。
閱讀完本文的你,如果已有投資的,便要看看箇中波幅是否自己能夠承受,千萬不要心存僥倖,以為雖然波幅大但幻想自己走得切,反而要當明天一開市就是股災的出現,然後考慮後天的自己是否能依然固我。
除了最大單年跌幅之外,按年歲定波幅(見此),亦是個好的出發點。
最後,記得定期(例如每年) 檢討自己的波幅承受能力,與及投資物的波幅數字。
延伸閱讀 :
唔想買左股票幾十年都仲停留喺初學者階段,就睇多啲正經文章,見下。文章內容係好難嫁啦,好易嗰啲睇黎做乜?
Target Volatility Triggers – SSGA
Risk as a starting point — not an afterthought – Morgan Stanley
Volatility is Back: Better to Target Returns or Target Risk? – Man Group
Image from autoevolu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