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積金資產配置#4 – 結餘 vs 供款

強積金資產配置#4 – 結餘 vs 供款

 

強積金的金錢種類,大概可以分為結餘供款兩類。結餘是指強積金戶口內的資產總額,而供款是指每月新增加入戶口的金額。

 

不過,將金錢這樣分門別類,會製造理財盲點,會為管理將積金做成障礙。

 

 

 

盲點1 – 將新策略用於新供款

 

由於戶口結餘有「舊」的觀感,而供款有「新」的觀感,所以很多人便有「舊歸舊」,「新歸新」的理財意識。

 

最常見是當股市大跌,各人驚到瞓唔著覺,便開始想起將「舊有」戶口內的股票基金資產轉去保守基金避險,接着又將「新增」的供款,改為買入股票基金,叫做以低價買入股票基金,什麼以成本平均法去長線增值云云,好像是很有投資策略及遠見。

 

去7仔買100蚊野,先攞$100紙幣去增值八達通,然後嘟八達通去買嗰100蚊野,咁樣唔係策略及遠見,係戇居。

 

賣出「舊」股票基金結餘,轉過頭又用「新」供款去買入股票基金,好像「舊」的可以放手不理,「新」的才要用心,完全是心理帳戶錨定心理(見前文) 作怪所致。

 

面對「舊」結餘是要面對過往失敗的痛苦,很多人寧願做鴕鳥,只想處理「新」供款。

 

大家都清楚,錢是沒有新舊之分,強積金戶口的資產更是流動不斷,硬將強積金資產分為結餘及供款是庸人自擾

 

 

 

盲點2 – 貪新忘舊

 

市況差時將「新」供款買入低價股票基金,視之為低價買入,與將「舊」結餘保持持有股票基金,有什麼分別?金錢是沒有歷史的,甚至是沒有將來的,但只有此一刻,要做的是管理「此刻」的資產配置,歷史的結餘與及將來的供款在此刻都是一樣。

 

間中有讀者問7招應該用在舊結餘還是新供款,大家應該知答案,答案就是既不是結餘又不是新供款,而是整體資產比例。例如30%的資產用策略A,其餘70%用策略B,那麼結餘及供款便同樣處理。

 

最怕一些人一知半解,只用新供款去買策略的新一月的配置結果,以為便是執行策略,令戶口的資產內容亂七八糟。

 

如果覺得很混亂的話,只要不要再自設心理戶口分隔結餘及供款便是了,要改變資產配置,便結餘及供款一齊做。

 

雖然大家可能沒有結餘 vs 供款的心理區分,但一定有強積金不是自己錢的心理區分。每月對信用卡的積分精打細算,定好日子時間去兌換,但又對強積金不聞不問,一年都唔望一眼。將「此刻」金錢區分為「只屬於將來自己的強積金」,為個人理財製造盲點。

 

 

盲點3 – 結餘=保守& 供款=進取

 

不知何故,一些人的心理會將結餘按保守角度處理,而供款就進取一點,是否因為供款的金額少,可以搏一搏?還是像薪金及獎金一樣有心理區分。

 

如果叫大家將結餘全轉入股票基金,將供款買入保守基金,大家的心理反應會如何?

 

 

 

盲點4 – 結餘=保守=被動 & 供款=進取=主動

 

保守等於被動,進取等於主動,太合符常理了,以致沒有仔細去思考及質疑。

大家試過被動地進取嗎?看看第四招每年的re-balancing 就是被動地進取。主動地保守?第5,6,7 招經常出現。

 

 

 

小結

 

盲點打破,就是創新的開始。靜下來逐一檢視自己對強積金的固有思維,不再受既有觀念所蒙蔽,才是落實於財務的自由

 

 

 

 

 

 

 

 

 

Image from toyotavacaville.com and xpressmone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