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積金的風險級別與回報的關係
今年(2021年) 年初於BCT 的分享之中(見此),有一段主要論述波幅與回報的關係。就積金局於2020年推出的7級風險級別(見此),筆者提出了「級別即回報」的觀察。
由2016年<積金大反擊>成書開始,大家都一直聽筆者講過無數咁多次回報與波幅。「風險」與「波幅」於中文的使用上,前者「風險」會比較負面,令人聯想起蝕錢,但由於風險於投資領域是被定義為與期望回報的差異,此差異可以是正,也可以是負,所以筆者用「波幅」這較為中性的字詞。
大家一看見「波幅」二字,不會先聯想起賺蝕,而是腦中有潮水漲退的上落波幅,是自然的規律,是人力不能反抗。
「波幅」圍繞「回報」打轉,而在自由市場下的投資表現,高「波幅」會引來高「回報」,反之亦然。筆者為了檢視此現象,於2016年的<積金大反擊>繪製了以下圖表。
而2021年初的BCT 講座,又繪製了以下圖表。
大家可以從圖表看見,強積金內的成份基金,由2000年尾至2021年初的二十年間,其回報及波幅都以線性關係出現,即是高回報高波幅,低回報低波幅。
將積金局的風險級別放入上圖,為各成份基金分成7類之後,會發現3級風險的基金會有大概3%以上的年均回報,6級風險的會有6%以上的年均回報。
年均回報顧名思義不是每年都有,而是20年來的平均值,所以投資愈長時間,便愈容易獲得年均回報。以往本站有文章討論要穩陣地獲得所需回報的年期,大家可以重温一下。
1至7級的風險級別,便表代表1%至7% 的年均回報,簡單易記。當然這回報只是約數,其實回報會高少少,但勝在容易入腦,亦令大家對強積金的回報不要有過多的暇想。
Buy and hold 就係得咁多,年均回報=風險級別
想要多啲回報?就要學新事物,TAA 外國用左20年,係香港都仲算新,上文嗰151種策略,大家有冇用過?定係仲用緊無寫嗰個第152種策略,即係聽財演KOL 加埋抄number?
回報與波幅不是一成不變,歷史的關係會因未來的事件及政府政策而變化。
波幅除了與歷史的回報有關係,亦與未來的政府政策有關係。成文之時中港澳賺錢的公司及行業全部被政府政策打殘,每日閃崩一個行業,手遊、補習、房地產、博彩業通通成為眼中釘。持有這些公司股票的投資者,天天被割韭菜。那麼,捱得過這種高波幅之後,是否有高回報?筆者認為自由市場下是會有此現象,但不自由的市場便沒有「高波幅=高回報」這支歌仔唱。如果大家的強積金可以還有很多年才能提取,現時就要早作準備,減少持有或索性避開不自由的資本市場,正如筆者於<積金大反擊>第144頁內說要避開不自由的貨幣一樣。
小結
強積金的風險級別 = 年均回報
後記
筆者的第8招雙重動力策略於一些強積金計劃是以香港股票基金為主,遲些要review 一下,以減少缺乏自由下新興市場的政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