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退休金提取#3-最低需求提取
接上文
第三個動態退休金提取的方法是「最低需求提取」(Required Minimum Distribution)。
這個方法是先設定一個提取年期,即是在世年期,然後將退休金除以該年期,便是當年可提取的金額。
舉例:今年70歲有300萬退休金,預期自己有100歲命,所以今年可提取300/ (100-70) = 10萬元。退休金是繼續以50%股:50%債去投資。到了90歲,假如還有200萬退休金的話,這年可提取200/ (100-90) = 20萬元。
這個「最低需求提取」方式十分動態,投資失利時就降低提取,投資好景時就有多些駛費。如果提取年期的設定是正確的話,可以用盡最後一蚊。
不過,「最低需求提取」的缺點顯然易見,一:提取率十分波動,二:冇人知自己幾時死。
「最低需求提取」的優點是擁有最高的提取率,尤其是把退休金作100%股票投資。
所以,如果年輕時沒有儲蓄,退休後需要搏一搏去用高股票比例去投資退休金的話,「最低需求提取」會是選擇,橫豎都要死,以高風險去完結人生及退休金,亦是某些人的處世心態。
下文會有第四種動態提取方法
Morningstar 文章內有論述多種方式去衡量合適提取方法,不過都是老生常談,綜合如下:
何時退休? 年輕退休的用動態提取,年長的不要太過動態
市場情況及富裕情度? 愈好市及富裕就可以多些動態提取
有沒有退休金以外的收入? 有的話可以多用動態提取
想用盡退休金? 管理退休金能力高? 用動態提取
Morningstar 文章內有又論述多種方式去增強退休金及提取率,亦都是老生常談,開源節流,綜合如下:
- 延長退休
- 減少開支
- 多用社會資源
- 運用年金
- 增加額外收入
筆者認為上述這些增強退休金及提取率的方法,是不用等待退休後才想才做,而是應該之前已經做,現在努力做,將來都繼續做。
Morningstar 文章內有退休金思想要點,筆者綜合如下:
設定退休日期:如果已經有充足的退休金,就不要認為做得一日多一日,人生不是只有工作,如果沒有工作就沒有生存意義的話,這個人生便不值得活。
計算收入及開支:這是基本的財務知識,做了幾十年人應該已知。
排列提取次序:例如生果金,其他收入,子女供養,年金保險收入,退休金賣出提取等等,將這些按多少快慢排列一下。
小結:
經常聽到有人說理財及投資學校冇教,將個人自理責任推給他人,這種心態是不能解決個人自身問題。
退休後才思考退休金管理實屬太遲,愈早愈預備反而能愈早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