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選錯科
讀書跟教育是兩樣不同的東西。教育是家長或政府對年青人的期望,例如政府希望多些醫療人才,便會開辦多些醫療課程;又例如家長有遺憾小時無錢繼續學業,於是對孩子死谷爛谷。
讀書是個人的志向,不一定與學位及職業掛勾。不過,通常大學學位的取捨,是與未來收入掛勾。
以下是一篇美國大學生後悔選科的報導,大家可以看看這些科目是否與香港的相同。
https://www.cnbc.com/2022/11/12/the-top-10-most-regretted-college-majors.html
這篇報導內有兩個表,顯示了大學生最後悔與及最不後悔的科目。
上表最後悔科目排第一的是新聞系,第二是社會學,第三是通識,第四是傳理,第五是教育。
而最不後悔的科目中,排第一的是電腦,第二是犯罪學,第三是工程,第四是護理,第五是康健。
這些後悔與不後悔的科目,其排名有很大程度是學生於畢業後的揾工及收入狀況,即是說於該學科畢後後愈易揾工,與及收入愈高的,便愈不後悔。
另外,由於美國的大學學費比較貴,學生又很少靠父幹,於是便很功利地去計算學費的回報率,即是付出讀該學位的學費後,畢業後會有多少收入。這種功利式的計劃,亦體現於大學標榜自己的畢業生收入是多少。尤其名牌的MBA 及eMBA ,學費過百萬元,若非老闆或CEO 或高層用公司資源去報讀,跟本回不了本。
不過,話說回來,讀書只是考慮學費及回報的嗎?理想及熱誠是否過時及不切實際?
站在政府或社會整體的角度,位於教育制度頂端的大學,當然是要為當地培育人才,為社會出力。對社會發展沒有作用的科目,對經濟發展沒有功用的學術,從功利的角度出發,根本不值得留低。
大家想想香港有沒有農務系科目,教人耕田種菜?有沒有太空及火箭科技?又有沒有軍事及深海探索?
當然,香港冇得讀,可以去外國讀,所以選科是以錢途先行還是興趣先行?
筆者認為老一輩才二分,新一代根本全部都要。穩陣派可以讀一啲穩陣科,出來社會才補讀或轉型。筆者見過不少人一邊打日頭工,一邊夜晚讀law 。又見過一些part time 讀會計,然後考會計師牌。又有人去讀紅酒,然後去做品酒師及教紅酒。連筆者這個完全不是從事MPF / 銀行/ 保險/ 財務管理的人,亦可以常常與人分享強積金,甚至做了一隻強積金的App MPFier。
讀咩嘢同做咩嘢其實都唔駛後悔,要嘥時間去後悔的話,倒不如想想自己將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