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規劃
想想假如你天資聰穎,10歲上大學、13歲讀碩士、16歲已經可以讀博士學位,那麼,你的未來職業生涯 career path 會是怎樣?會全職做那一份職業?
生涯規劃不直接等於職業選擇,但職業選擇亦佔據了生涯規劃一大部分,生涯規劃於香港教育局的定義是這樣的:
生涯規劃是持續和終身的過程,讓學生在人生不同階段達成不同目標。在求學階段,生涯規劃教育是全人發展的其中一個重要元素,目標包括培養學生認識自我、作個人規劃、訂立目標及反思和修訂的能力,以及認識銜接各升學就業及培訓途徑、職業操守及職場資訊。
不過,生涯能規劃的嗎?筆者認為目標不是規劃的重點,反而期間的可能性,才是規劃的重點。
用上述16歲讀博士的例子,父子可能會規劃他去美國頂級大學深造做研究,老師可能會規劃他去大公司做專才,政府可能規劃他去做十大傑青。至於當時人呢?原來他規劃自己一份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職業,就是做全職兒子 (見此)。
生涯規劃通常會有明確目標,又配合夢想,一步一步規劃達成,但往往着眼光明一面,缺乏風險規劃。試想想50歲被人炒左,冇可能揾返同級同薪工作,點搞? 40歲身體突然出現毛病,仔細老婆嫩,仲有4大長老要開飯,點搞?70歲時阿仔話無錢買樓結婚,阿女係crypto 輸左兩百萬街數,點搞?
如果生涯規劃內沒有風險考慮,只要有少少變幻便大失預算。那麼如何做風險規劃?最簡單是多元化及全球化,明知香港總有一日普通法會被廢除,現在還要爭入law school? 自己公司一年cut 一條team , 仲幻想出年唔係自己?明明中港股票已經一池死水,仲話開美股戶口好難唔知點做?眼見自己唔夠錢退休,唔開源節流之餘,仲規劃今年去日本台灣玩兩次?
根據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最近的研究文件,隨著企業投資人工智慧,它們的層級結構會趨於扁平化。他們引進了受過良好教育、擁有新鮮技術技能的年輕人,將初級職位增加了 10%。 同時,該論文的作者之一、哥倫比亞商學院助理教授塔尼亞·巴比納(Tania Babina) 表示,該技術可以幫助各級員工做出決策並無縫收集數據,從而減少對中層管理人員的需求。
路係行出黎,唔係規劃出黎,你揸車揾食,都可以研究一下AI ; 專業人士的話,不妨學下家居維修;家庭主婦可以是投資專家。如果你現在所依賴的只在香港或自身環境出現,當外部出現變化,便承受不了風險,反而令自身能力可以立足於環球各種情況,創造條件去應付各種變遷。
Image from northwoodwm.co.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