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退休

共同退休

以下兩張圖展示了美國時下年青人的住房趨勢,黐著父母居住的比例逐年上升:

 

 

 

 

 

 

 

「尼特族」(NEET, 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全職兒女」、啃老、 廢青,這些好聽抑或難聽的名稱其實都是指向同一事情,就是兒女到職齡仍然不事生產,於是令退休人士出現新風險,就是以往退休預算只需自己或及伴侶,日後自己兒女是一心啃老的話,便會出現「共同退休」的需求。下圖顯示發達國家有近15%的青年是NEET,即使有仔有女的退休人士,有15%機會要於退休後考慮同居兒女的養育開支

 

 

From OECD

 


 

為什麼會有「尼特族」存在?

導致「尼特族」現象的原因多種多樣:

  • 經濟因素:有時,經濟條件使年輕人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或支付進一步的教育費用。
  • 缺乏自信:一些「尼特族」在自信方面有困難,或者面臨影響他們參與的心理健康問題。
  • 依賴問題:在某些情況下,家庭環境,例如過度保護的父母或經濟依賴,也會導致「尼特族」現象。

 

香港的「尼特族」(或稱為「雙失青年」)的具體表現:

  1. 失學與失業:「尼特族」通常指那些既沒有在求學,也沒有工作的年輕人。他們可能因為求職困難、缺乏職業方向或其他原因而陷入失業和失學的狀態。
  2. 依賴家人:這些青年往往可以依賴家人,不必擔心基本生活需求,因此失去了升學或工作的動力。家庭供應的安全感可能讓他們不急於尋找其他出路。
  3. 心理因素:有些「尼特族」可能因為心理壓力、社交恐懼症或其他心理障礙而無法融入社會。這也可能影響他們的就業前景。
  4. 價值觀和文化影響:一些青年可能受到「宅文化」或「躺平文化」等價值觀的影響,不願意努力工作,或者對傳統工作不感興趣。
  5. 經濟因素:香港的經濟發展不一定能提供多元的職業選擇,尤其對於學歷較低的青年。這也可能導致他們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

 

 

 

香港「尼特族」相關的特徵和數據:

  1. 數據比較
    • 根據網上資料,截至2012年,香港的「尼特族」(或稱「雙失青年」)約有31,500人。
    • 相比其他先進經濟體,例如英國、法國和德國,香港的「尼特族」比率相對較低,只佔同齡組別的2.4%。
  2. 教育程度影響
    • 根據數據,教育程度較低的青年中,非從事經濟活動的「尼特族」比率持續較高。具體而言,高中或以下教育程度的青年中,有3.6%是非從事經濟活動的「尼特族」,而具有專上教育程度的青年中,這一比率只有1.6%。
  3. 家庭支持
    • 約81%的非從事經濟活動的「尼特族」與父母同住在從事經濟活動的住戶中。然而,並無有力證據顯示大部分非從事經濟活動的「尼特族」來自較富裕的家庭。
    • 事實上,相比有青年與父母同住的從事經濟活動住戶,非從事經濟活動的「尼特族」的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平均少約20%。

 


 

筆者於「積金大反擊」提出167倍月薪的退休金預備,退休後從退休金每月提取月薪的60%,然後按通脹加減,便可以長用長有。這些數字並沒有供養「全職兒女」的假設,只是自己與伴侶安享晚年。

 

退休前月薪的60%作退休後開支的設定,是因為退休後便沒有薪俸稅、MPF、公事打扮及應酬、以及子女養育,但如果子女養育開支於退後仍然持續,便要按比例調升退休金預備

 

例如退休前月薪$30,000,以往預備退休金167×3=501萬元便足夠,退休後每可以用$30,000 x 60% = 1.8萬元吃喝玩樂。

 

但如果要照顧「尼特族」,假設每月$5000作基本飲食,退休金便要增加0.5/60% x 167 = 139萬元,另外退休金的投資可能要更加進取,以提升退休金提取年期。

 


 

解決辦法 :

 

斷絕關係

延長工作

踢佢出門

以淚洗面

心理支援

絕育唔生

自小培養自立

自己亦啃老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