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OR 自行研究

DYOR 自行研究

 

DYOR – Do Your Own Research 自行研究

 

近年來投資界熱忡於「先求知,再投資」這句口號,認為投資要靠自己。潛台詞就係專家食屎,唔通佢地賺夠,依家俾你賺咩。

 

筆者都係過來人,多年前打算透過大師專家傳媒去尋找MPF發達秘笈,點知揾呢揾去都係食屎,所以自行研究DYOR,搬啲外國factor investing投資理論黎香港強積金用,殊不知講下講下自己反而被人稱為MPF專家,由鬧人食屎變成自己被人鬧食屎。

 

除了股票投資外,加密貨幣crypto界別更加強調DYOR,即係代表哀左蝕左唔好懶人,你自己嘅錢自己負責。

 

近日筆者閱讀了一篇關於Covid的研究文章,此研究文章刊登於哈佛大學網站(見下),文章作者打算研究一下DYOR 的人士對Covid19 認知的關係。

 

 

Support for “doing your own research” is associated with COVID-19 misperceptions and scientific mistrust

 

文章内容節錄:

 

⼈們意識到需要對資訊持懷疑態度,並且他們遇到的某些資訊可能具有誤導性或虛假。然⽽,⼈們對包括科學家和記者在內的專家作為值得信賴的資訊來源的不信任感也⽇益增強,並對有關公共衛⽣、新技術和科學研究的資訊持公開懷疑態度。儘管對科學的信任度仍然很⾼,但越來越多的⼈斷⾔「⾃⼰做研究」(DYOR)⽐依賴科學家、醫⽣或其他有資格的專家提供的資訊更好

 

 

文章研究發現:

發現 1:抱持「自行研究」的人士對科學機構的信任度較低。

發現 2:抱持「自行研究」的人士對 COVID-19 有更多錯誤認知。

發現 3:抱持「自行研究」的人士對 COVID-19 的擔憂無關。

 

文章認為:

1.隨著⼈們更強烈地採⽤ DYOR 認知信念,他們可能有更⼤的理由參與動機推理和挑選專家聲⾳來⽀持有吸引⼒的信念

2.⼈們常常⾼估⾃⼰尋找和解釋訊息的能⼒,並傾向於尋找與預先存在的價值觀、信念和⾝分相符的資訊。感知偏差可能會導致不準確的結論,特別是當個⼈缺乏主題知識、科學⽅法訓練時或依賴直覺

3.進⾏「自行研究」可能不是為了尋求訊息,⽽是為了表達反建制的政治認同。

 


 

DYOR有自主自由反傳統反建制的心理,所以一般百姓十分受落,尤其現今互聯網資訊泛濫,隨手可以獲得專家級數的知識。

 

例如近年個人健康界別出現所謂自然療法,其背景多數認為科學製造的藥物有很多副作用,醫生被藥廠收買亂開藥拖症之類,自己食啲植物或者聞下精油就搞掂,睇兩條片就當自己係醫生然後開藥俾自己食。

 

投資界的DYOR就更特別,除左有同路人拍片講啲專家點食屎,自己點樣揾第一桶金依家FIRE之外,仲有玄學命理+強積金大雜燴,總知DYOR就係 : 冇絕對,只有自己認為。

 

如無時間DYOR ,又唔信專家,可以點呢?近年又有AI可以幫手。不過,其實AI背後都係以專家模式進行模型建立,有時AI都會錯,亦都唔想將AI變成另一個專家。

 

 

 

小結

 

學理知識academic+自行研究DYOR 就好像是portfolio management,有人喜歡100%股+0%債,又有人選擇0%股+100%債。

 

這個建制->自主->建制->自主的循環沒完沒了,筆者的取態是中庸兼得能互助互補,亦像portfolio management的多元概念 (60%股+40%債)。大家從筆者以往的文章都見到筆者經常從閱讀文獻及研究(好像本文上部的文章) 出發,去發掘知識及去思考,因為筆者認為呢啲資料更有參考價值及更加準確,雖然好文縐縐,但可以幫助自己建立基礎知識。

 

跟住將這些基礎知識運用到自己日常生活時,就可以參考前人或同路人的做法,例如點樣比較宏利及滙豐兩個強積金計劃eMPF係好定係唔好保證基金應否保留,呢啲實際處境係唔會有絕對答案。

 

有左堅實理論基礎,再用自行研究DYOR 就自己個人情況作出調整,不偏執一方,這是筆者的取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